中教数据库 > 戏剧艺术 > 文章详情

耍孩儿·台阁(抬阁)·肉傀儡

更新时间:2023-05-28

【摘要】金元时期已广泛使用的曲牌[耍孩儿],来自将幼童扛在肩上玩耍的一种游戏,亦即"肉傀儡"。幼童若以土木制作的假娃娃充任,便成为傀儡戏。艺人在演唱傀儡戏时专腔专用,此唱腔便演变为曲牌。文献中记载的"肉傀儡"现在依然保留在全国各地,多地称其为"抬阁",宋代以前多写作"台阁"。最初用于佛道二教仪式,是以草木扎成的亭台楼阁,并非一种娱乐方式。作为娱乐方式的台阁出现在南宋。明代出现"抬阁"的叫法,其意义也从名词转而成为动宾词组,且专指幼童被扛在成年人肩上游戏。其余还有"芯子""小儿扮戏""背铁棍""飘色"等多种叫法。其特点是在衣裤中穿入一根金属的"芯子"将小儿绑定,观众只看到小儿是立于大人肩上,或坐在车上、轿上,装扮戏剧故事。广东地区的"水上飘色"(当地人直称"水色"),则是小儿立于船上装扮戏剧人物。

【关键词】

940 2页 免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

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

0/500
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教立场
相关文献

推荐期刊
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2021021570号-13

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